苏南运河“四改三”工程力争在今年年底竣工,丹金溧漕河“五改三”工程已经启动,意味着水上高速正向我们渐行渐近。近日,记者获悉,航道在扩容、水运在提速的同时,市交通航道、交通海事部门为适应水上高速要求,创新方法、运用科技等手段,全力提升水上安全、服务工作,让民生水运惠及船民、船企,助推镇江涉水经济再提升。
水运提速 服务区建设锦上添花
“90米宽的水面取代了以往70米宽的水面;3.2米的水深取代了以往2.5米的水深;直立式护坡取代了以往斜立式护坡;行走的1000吨级船舶取代了以往500吨级的船舶……苏南运河‘四改三’工程,让运河更宽、更深、更利于航行,水上高速年底向我们走来。”市航道处处长符明告诉记者。为了确保工程年底竣工,目前七个标段15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工地一线,掀起了大干热潮。
苏南运河镇江段“四改三”工程全长42.571公里,工程总概算20.34亿元。全线改建桥梁9座,新建1座,补助1座。镇江段工程自2007年6月开工,截至今年3月底,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4.13亿元,占工程总投资的69.48%;累计完成整治里程22.8公里,在建航道工程19.77公里。
而水上服务区的建设让运河镇江段水上高速锦上添花,让千万船民将水上有“家”常州到西宁物流,这是我市在建的第一个水上服务区。水上服务区位于京口工业园区,谏壁船闸下游约1公里处。服务区占地总面积113.35亩,总建筑面积7025平方米,锚泊区域长450米左右,可供50条船同时停靠。服务区可为船民提供船舶远调、海事签证、加油加气等一条龙服务;也可供船舶修理、补给,船民休息、用餐;还可为船民提供配载信息。
搜救提速 打造半小时应急圈
船行水上,安全是首位。
昨天,记者从交通海事部门获悉,为适应水上高速时代的来临,我市将建设10个内河水上应急待命点,打造半小时应急搜救圈。具体是:在苏南运河通江口门谏壁,以及辛丰、丹阳等地建设3个一级应急待命点;在国家级旅游景区金山湖,以及九曲河、丹金溧漕河、伦山水库等地建设7个二级待命点。这是我市在水上应急搜救工作上的一项新举措。
据市地方海事局局长赵永富介绍,我市拥有通航水域598.19公里,每年通过辖区水域的各类船舶高达近30万艘次,另有10万立方以上水库97个,其中,国家及省级水上风景旅游区3个。为确保水上安全,我市全力打造科学、完善的搜救体系,建立了由安监、交通运输、公安、消防、水利、环保、气象、卫生等15个政府部门参加的内河水上搜寻救助联席会议制度,建设了苏南运河镇江段、湖区、库区的视频监控系统、3G移动指挥平台、三维遥感搜救指挥平台和单兵移动搜救信息平台。GPS卫星定位系统、AIS船舶识别系统,能够在船舶发生险情后,让海巡艇快速到达事故水域,开展快速搜救。前不久,我市又自主研发出“水上交通事故防范虚拟仿真技术”成果,实现了无人监控下的水上交通事故动态监控与事故预警预测,在水上交通管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
记者了解到,自2005年以来,我市未发生一起内河水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。平均每年救助遇险人员200余人次,救助遇险船舶100余艘次,成功抢险200余起,搜救成功率达100%。
服务提速 船企船民倍感温馨
今年4月21日,市交通运输局船舶检验局丹徒高桥办事处成立,这是交通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新举措。
高桥镇目前有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7家,占到全市造船企业的百分之七十,年生产总量5万吨,载货量8万吨。在高桥办事处,船检部门抽调具有丰富经验和年富力强的验船师3人作为固定人员,24小时驻点服务,随时给企业提供便利。
丹徒区扬子船厂副总经理孟建平告诉记者,船舶建造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必须进行船检,船检合格后才能开始下一个建造工序。以前,企业进行船检要先预约,几天后才能实施,而高桥交通很不发达,需要过江,给工作造成很多不便。市船舶检验局在高桥设立船检办事处,现场办公,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,有利于高桥造船企业的发展。
与此同时,市航道处谏壁船闸水上雷锋服务台、市地方海事局“运河919”服务热线、“健康水上行”专家义诊等,为过往船民提供救助、送水、送毛巾、送医药、送维修、送理发等温馨、周到的服务,为船民营造理想、舒适的港湾。
以上内容来源于:常州到临沂物流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!